28

2025

-

04

《沈阳城市历史的转折点——从沈阳故宫营建400周年说起》

作者:


4月20日,“沈阳故宫讲坛”2025年第五讲——《沈阳城市历史的转折点——从沈阳故宫营建400周年说起》在沈阳故宫西朝房开讲。此次讲座由沈阳故宫博物院原研究室主任、沈阳市文史研究馆佟悦馆员主讲,沈阳故宫博物院相关业务人员、社会各界文史爱好者共9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。

讲座首先介绍沈阳古代城市史的三个时间节点。公元前282年,燕将秦开拓地辽东,初建候城,是为沈阳古城之始,由此开启沈阳2300年城市历史,这座城池后虽遭战火损毁,但至公元926年,辽在原址范围复建沈州城,此后沈阳城址再未发生明显改变,延续至今,是为沈阳古城的复建。最值得注意的是,公元1625年,后金地方政权定都沈阳,成为沈阳城市历史重要转折点,沈阳城市地位由此发生重大变化,从前代沈州、沈阳中卫等州县级建置,跃升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。

讲座第二部分,论证了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过程及原因,同时对《清太祖高皇帝实录》等史料中,关于努尔哈赤欲迁居“形胜之地”的记述进行了辨析。指出,在早期《满文老档》《清太祖武皇帝实录》中,并无沈阳“四通八达形胜之地”的上谕,且从历史地理角度来看,其说法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,有出自后代修史时润色的可能。至于迁都沈阳的真正原因,则应是后金入主辽东、定都辽阳后,面临严峻的统治危机,民族矛盾尖锐,虽另建辽阳新城仍无法缓解,因此出于对安全考虑和居住山城的传统习惯,最终再迁沈阳,这一点在《满文老档》中有许多记载可以证明。此外,沈阳的地理位置具有进可攻、退可守的优势,其城市虽小但更利于有效控制,更适于观望形势,进退应变,这也是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基本动机之一。

讲座第三部分,论证了沈阳地域中心城市地位确立和巩固过程。内容涉及行政、城建、军事形势等各方面。迁都沈阳后,努尔哈赤仅加固城墙,兴建汗宫、大殿以满足日常之需。皇太极即位后形势渐趋稳定,遂以王府为基础扩建宫殿。通过重用汉人,缓和矛盾,改建城门,修建御路,使沈阳逐渐成长为东北中心城市。清定都北京后,沈阳作为国家陪都,设盛京将军、奉天府、盛京五部、盛京内务府等行政机构,成为东北地方旗民事务中心,地位突出,并借助清帝东巡谒陵等有利条件,获得更多发展机遇。及至清末、民国以降,仍保持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。

讲座中强调,从后金定都沈阳至清末,沈阳故宫建筑群始终作为城市核心和灵魂存在。成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鲜明物化标志,民国以后仍是沈阳城市历史地位的象征,时至今日,仍以世界文化遗产的崇高声誉,成为东北第一历史名胜和人文旅游景观,其400年来的风雨历程,也成为沈阳城市相应时期的历史缩影。站在新起点上溯古思今,展望未来,有理由相信,这处已荣膺人类建筑文化杰作的古老建筑群,仍将在沈阳实现今后发展目标的进程中,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