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

2025

-

04

《清宫里的中法文化交流——以<紫禁城与凡尔赛宫:17、18世纪的中法交往>展为例》

作者:


4月18日,“故宫学院(沈阳)”2025年第二讲——《清宫里的中法文化交流——以<紫禁城与凡尔赛宫:17、18世纪的中法交往>展为例》在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二楼开讲。此次讲座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郭福祥主讲,沈阳故宫博物院相关业务人员、志愿者、法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罗毅睿先生及领事馆工作人员、在沈法国留学生共8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。

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,中国正处于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位皇帝打造的康乾盛世,与法国路易十四、路易十五、路易十六三位国王的在位时间高度重合。前后延续130多年的时间里,中法宫廷交流给双方政治、文化带来巨大影响。三位中国皇帝和三位法国国王在一个展览中同时出场,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,郭福祥老师将展区内外相结合,带领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一百多年间中法宫廷相互信任、彼此尊重的政治交往史,以及相互仰慕、兴趣浓厚、成效显著的文化交流史。

讲座首先介绍展览主题与展品种类。展览以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末中法两国的外交、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,精选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凡尔赛宫收藏的与中法宫廷交往、文化交流有密切关系的文物精品200余件,包括中国和法国瓷器、绘画、钟表、科学仪器、医学文物、珐琅、玻璃底片、青铜器、漆器、银器、玉器等。

第二部分郭福祥老师辅以大量展出文物图片详细介绍了展览。展览分为“龙与百合花的相遇”“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”和“凡尔赛里的中国时尚”三个单元。168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白晋、张诚等“国王数学家”到达北京,受康熙皇帝接见后留驻宫廷,正式开启中法跨文化互动,这以后法国对清宫的科学、艺术、建筑、医学、地图编绘等诸多领域都产生重要影响,其中《皇舆全览图》与《乾隆内府舆图》就是在法国传教士支持下进行的大地测量和地图编绘。作为双向的文化交流,法国王室和精英阶层对中国文化同样推崇备至,中国文化为法国思想界和艺术界提供了不竭的知识滋养和创作灵感。凡尔赛宫及其附属宫苑的装饰和陈设中融入了相当多的中国元素,成为以中国为题材的艺术再创作。中国文化成为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时尚。

最后,郭福祥老师向听众展示了本次展览在展区外取得的丰硕成果。包括展览过程中制作的海报、纪录片等,所推出的具有凡尔赛风格的文创产品,使展览在另一个空间维度得到延续,深刻体现此次展览的影响力。

万里之遥,不以为远;文明之光,相互映照。通过双方精美的文物,展览追寻17世纪末至18世纪一百多年间,中法间往来交互的历史印迹。中国和法国作为丝绸之路东西端两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,虽远隔千山万水,在历史上却进行过持续不断的理解对方的尝试和文化交流的实践。他们彼此间的吸引,相互间的兴趣,一直深藏于历史记忆之中,令人回味无穷,成就了一段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交流互鉴的佳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