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8月8日,“清乾隆款仿古铜镜”在沈阳故宫敬典阁展出,一套十镜展现清代社会风貌、宗教信仰、思想观念、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。
冶金术发明后,铜镜的出现,使人类摆脱临水顾影的局限。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铜镜,其正面光滑,作映照之用,背面则铸有各种题材的图案花纹或铭文。至清中期,随着玻璃的普及,铜镜的赏玩价值已远大于使用价值。乾隆年间,因皇帝崇古尚古,使得这一时期仿古之风盛行。清高宗弘历曾传旨命工匠制造多组仿古铜镜,本次展出的铜镜就是其中的一套。
此套铜镜共十面,分别为“长宜子孙镜”“舞凤狻猊镜”“六华水浮镜”“尚方百灵镜”“四神双螭镜”“海马葡萄镜”“五岳真形镜”和“长命元辰镜”,其中“舞凤狻猊镜”“六华水浮镜”为一对。该套铜镜的包装极为讲究,每面铜镜分别装在一个精致的木框中,框可立于案上,正面露出镜面,成为镜架。镜架背面为镂空浮雕工艺,上下两开,两开合并后中间有两周璧形云雷纹,四角饰环形绳索,两周璧形云雷纹中间饰8组环形绳扣。木框外套锦盒,黄色锦地团形螭龙纹面料,锦盒中间饰长方形卷云框,框内为蓝地金字隶书,书写各铜镜的名称。放入锦盒后的十面铜镜再统一装在一件木质提匣内,提匣榫卯相接,上方有卷云提梁,匣内中间有一立式隔板,左右各分5格,每格装入一面铜镜。
十面铜镜不仅各有名称,且造型纹饰多变,既有仿古,也有自创,精湛的工艺和广泛的题材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。“长宜子孙镜”为仿汉代“长宜子孙”铜镜造型,表达子孙昌盛、家族富贵的祈愿。“舞凤狻猊镜”为仿唐代铜镜造型,此种纹饰因佛教的传入而流行。“六华水浮镜”为仿汉魏时期铜镜造型,铜镜上的六角纹饰指代雪花。“尚方百灵镜”仿东汉尚方规矩鸟纹铜镜造型,汉代后逐渐视“尚方”为官方作坊。“四神双螭镜”为仿汉代四神铜镜造型,“四神”为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。“海马葡萄镜”为仿唐代瑞兽葡萄纹镜造型,该纹饰也是唐代吸收西域文化的标志之一。“五岳真形镜”为仿唐代五岳镜造型,镜钮为中岳嵩山,周围为北岳恒山、南岳衡山、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。“长命元辰镜”则是仿隋唐时期十二生肖镜造型。
此套铜镜中的每一面镜子上皆铸有“乾隆年制”楷书四字款,外围铸篆书铭文,内楷外篆,内外呼应。铜镜上饰有“璧月兮,兰堂。耿玉绳兮,天潢。螽斯麟趾兮,笃其庆。神光照室兮,男子之祥。”“四神警列兮,双螭卫。光映重瞳兮,千万岁。”“五岳真形,传青鸟使,大地山河,蟠萦尺咫,写象仙铜,明鉴万里。”“轩辕十二,炼形神冶,壁月腾光,周天分埜。”等铭文。在盛装铜镜的锦盒之内,各有一开在磁青纸地上描金题写的鉴文。
数千年的岁月中,铜镜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,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同时不断与人们的思想意识相融合,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,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,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“以铜为镜”“明镜高悬”等历史典故让铜镜具备实际用途的同时,承载了更多深刻的寓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