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1月15日,以“京津画派”画家作品为主题的“博古新风——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京津画派名家绘画展”在沈阳故宫师善斋、协中斋开展,30余幅院藏作品诠释了这一近现代以来极具影响力的画派风貌。
20世纪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后,以北京、天津为中心形成的画家群体——“京津画派”出现在中国画坛。“京津画派”是中国近代美术史特定历史时段与“海上画派”“岭南画派”相对应的一种提法,主张以“中国画学研究会”和“湖社画会”的宗旨为基础,提倡“精研古法,博采新知”。展览从“花鸟、人物”“山水”“京津画派在辽海”三个部分,展示“京津画派”的绘画风格、技法及其与辽沈大地相关画家的历史渊源。
展览第一单元展出的画作均为花鸟、人物相关,如金城的“设色竹枝幽禽图”、陈师曾的“设色花鸟图”、李苦禅的“墨笔竹枝鹌鹑图”和陈少梅的“冯忠莲设色柳荫纳凉图”等。花鸟画方面,京津画派擅用工写结合的技巧,画面层次分明的同时又能准确的呈现其动态韵律。虚实结合并引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,颜色艳丽、对比协调。人物画方面,京津画派创作的内容多为时事、风俗,在技巧上融入西洋画法中的透视原理和明暗表现,兼顾宋元传统笔意和严谨写实的手法,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,水墨充溢着活力和细微的情感。其中,徐悲鸿的“设色柳鹊图”为代表作之一。此图右侧绘柳枝,柳条密布,虚实远近错落有致,随风飘动,柳枝间双鹊相逐。释文:逸云先生方家教。壬午冬夜,悲鸿。钤白文印“徐悲鸿”。
展览第二单元展出的画作则围绕“山水”主题,如溥儒的“设色古木扁舟山水图”、林纾的“设色吴山烟雨图”和萧俊贤的设色远山疏林图“”等作品。山水画方面,京津画派展现了“精研古法”的主张,不拘泥于程式化的山水创作,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。萧俊贤的“设色远山疏林图”就是本单元的代表画作之一。萧俊贤,字厔泉,初作稚泉,号殿臣、铁夫,活跃于清末民国整个时期,著名画家、中国画教育家,是20世纪新式学校教授中国画第一人。此幅山水画绘于1923年,是其中期多向探索期的山水画作品,此时期的萧俊贤进一步学习前人经验,博采众长。
展览最后一单元“京津画派在辽海”,展出晏少翔、钟质夫、季观之、郭西河四位“闯关东”的京津画派画家作品。四人传统功底深厚,虽创作内容与绘画风格各有千秋,但在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等领域各擅其长,均为“湖社画会”重要成员。新中国成立后,四人先后从北京来到沈阳,成为鲁迅美术学院国画教学的中坚力量,“鲁院四老”将京津画派的艺术理念及个人的创作美学播撒在辽海大地之上,为国画教育事业奉献后半生。
除京津本土画家,“京津画派”还吸引了很多南方画家,如金城、陈师曾、齐白石、黄宾虹、陈半丁、萧俊贤等等,画派阵容之大,绘画风格之纷繁,均超过任何一个地区和画派。他们躬行实践,积极探索,在尊重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,以求变新。他们既遵循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,不断磨练技法,追寻古人之风,也在一定程度上参酌西方绘画技法,在20世纪中国画的求变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